產檢的目的在於協助準媽媽們順利產出健康的寶寶,並期望能於懷孕初期確認寶寶在母體內之正常發育生長,目前我國健保局於十次產前檢查中,共提供兩次免費血液常規篩檢及一次超音波檢查,包括愛滋病毒篩檢、德國麻疹抗體、地中海貧血、缺鐵貧血等血液檢查等。

為了使準媽媽與寶寶得到最完善的照顧,本院實行優質產檢,在每次產檢做詳細的超音波檢查,以確保胎兒及母親的健康,並完整提供各項產檢過程中可考慮之各項自費篩檢項目,例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候群基因檢測(SMA)、初期唐氏症篩檢、中期母血唐氏症篩檢及神經管缺損篩檢、羊膜穿刺檢查、妊娠糖尿病、高層次超音波檢查、4D立體超音波檢查、孕婦B群鏈球菌產篩檢等。

本院提供下列可參考之產檢自費項目-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候群基因檢測(不限懷孕週數)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ophy, SMA)為台灣僅次於海洋性貧血之第二高帶因率之自體隱性遺傳疾病,世界各國的發生率約為1/10000 ,亦即台灣每年出生的新生兒當中約有 25 個就有一位罹患此症。患者因脊髓的前角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突變,造成患者之肌肉軟弱無力及萎縮,影響患者如爬行、走路、吞嚥等日常動作之控制能力。發病年齡由出生至成年皆有可能發生,目前尚無具體之治療方案可以治癒或減輕患者的症狀,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之帶因可透過抽血方式檢驗,利用血液檢體萃取出DNA,以基因檢測技術,快速且準確地篩檢出帶因者(敏感度高達超過95%)。

 

初期唐氏症篩檢(懷孕12-14週)
對於不是染色體異常高危險群之孕婦,在懷孕初期,可結合下列三種安全的篩檢方法,評估懷有唐氏症寶寶的機率。
‧ 孕婦的年齡
‧妊娠11-14週,胎兒後頸部透明區厚度(NT)的超音波掃描檢查結果。
‧孕婦血清中某些荷爾蒙的濃度高低。
結合以上三種篩檢方式可提高唐氏症之偵測率達90%。
藉由此結合型之篩檢方式,雖然還不能確定胎兒是否為唐氏症,但可以估計出懷有唐氏症胎兒的可能機率,當此機率達1/400,或者更高時,我們會建議接受進一步的羊膜穿刺檢查,分析胎兒染色體,以確認診斷。

 

中期母血唐氏症及神經管缺損篩檢(懷孕15-20週)
唐氏症,俗稱蒙古癡呆症。它是最常見的一種染色體異常疾病,主要原因是第二十一對染色體多出一個所造成。唐氏症胎兒生下來除了會有智力發展上的障礙之外,常伴有其他器官的先天性異常,因此一位唐氏症胎兒的醫療照顧,將長期帶給家人嚴重的經濟及精神上的負擔。
根據研究顯示唐氏症的發生率約是1/800,而台灣每年大約有400名唐氏兒出生(平均一天生一個)。由於34歲以上孕婦(即所謂高齡產婦)生下唐氏兒的機率為20歲年輕孕婦的4倍,所以常造成高齡產婦才會生下唐氏兒的錯誤觀念。根據目前文獻報告80%的唐氏兒是由34歲以下年輕孕婦所生,這是因為大多數婦女34歲以前就已經完成生育的神聖使命,因此對年輕孕婦的唐氏症篩檢更顯重要。
有鑑於此,本院例行的產前血液檢查中增加一項非侵犯性的產前唐氏母血篩選檢查,此項檢查是在妊娠15-20週之間抽取母親血液,測量血液中AFP(甲型胎兒球蛋白)及free β-HCG(游離型貝它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值的變化並加上孕婦年齡,體重等危險因素後經由電腦評估該孕婦產下唐氏兒的機率,透過此項檢查可篩檢出65-70%的唐氏兒。此項抽血尚提供胎兒神經管缺損的危險機率,故即使是做了初期唐氏症篩檢或羊膜穿刺術,此項檢查仍是有價值的。

 

羊膜穿膜檢查(懷孕16-20週)
『羊膜穿刺羊水分析』為目前最常使用的產前遺傳診斷方法,其準確率可高達99%,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抽取羊水,它的安全性已被先進國家多方肯定。實施羊膜穿刺的過程,大約需要15分鐘,約二個星期會有報告。孕婦若符合以下情況的任何一種,應做羊膜穿刺羊水檢查:
1. 孕婦年齡超過34歲。
2. 曾懷過或生育過染色體異常或神經管缺損的孩子。
3. 本人或配偶的染色體有結構性異常者或遺傳疾病帶因者。
4. 家族有唐氏症患者或染色體異常患者。
5. 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異常者
6. 孕婦血清篩檢疑似胎兒染色體異常。
7. 有過三次以上自然流產者。

 

妊娠性糖尿病(懷孕24-28週)
懷孕期間,母體為了源源不絶供應胎兒成長所需的營養成份,大都適時做了生理調適,改變體內的荷爾蒙分泌,但也顯著的產生了胰島素拮抗作用,如果這過程中母體利用葡萄糖的情形發生障礙時,就容易導致妊娠糖尿病。
孕婦罹患糖尿病會增加胎兒先天性畸形的發生率,同時也會增加流產、早產、胎死腹中和種種新生兒疾病發生率,甚至導致新生兒死亡,另外由於胎兒體重過重,也會導致難產及其他合併症,對母體而言,較其他正常孕婦易發生妊娠毒血症、難產及死亡的不幸後果。
診斷妊娠糖尿病是在懷孕第24~28週時做口服50公克葡萄糖耐糖試驗,並測喝糖水一小時後的血糖值,全面性的篩檢若超過140mg/dl,則再進入標準的75公克口服葡萄糖三小時耐糖測試(OGTT),以確定是否為妊娠糖尿病。

 

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懷孕22-24週)
在一般產檢時所做的超音波僅看胎兒大小、胎兒數、胎位、胎盤位置、羊水量、預產期估計以及較易看到的大畸形,稱為基礎(一級)超音波檢查。但如果想做更詳細的檢查看胎兒健不健康或針對胎兒畸型所做的檢查,則需做高層次(二級)的超音波檢查。
此時除需要更精良的超音波設備外,必需經由特別訓練的超音波專家來執行,花上加倍的時間,才能有能力診斷許多細微的變化,如心臟、腦部結構異常等,以作最後處置的依據。但超音波的解析度尚非十全十美,且會受胎兒姿勢、位置,及羊水量的多寡所影響,故產婦不能期望超音波可以看出胎兒所有結構異常。

 

立體動態(4D)超音波檢查(懷孕26-28週)
所謂4D立體超音波之不同於傳統的3D立體超音波,在於其除了能夠看到傳統的3D立體靜態影像外,也能看到即時的胎兒動態影像。準爸爸媽媽可以在畫面上清清楚楚地看到胎兒伸伸手、踢踢腳、吸吮大姆指、打哈欠,及胎兒臉部細微的表情,除了可分享胎兒成長的喜悅外,並可留永恆的紀念。現代的父母較之以往更為重視親子的互動,在孕育新生命的初期就應主動的關懷與了解腹中的胎兒,才更容易落實健康的親子關係。

 

● 孕婦B群鏈球菌產前篩檢(懷孕35-37週)
根據統計在美國每年約有12000~15000個新生兒受到B群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的感染而造成新生兒敗血症(Septicemia),腦膜炎(meningitis)及肺炎(pneumonia),而且每年約有2000個新生兒因此而喪命,死亡率約有50%,若幸運存活的,則會造成心智或生理構造上的障礙不全而遺害終生。美國自1996年實施B型鏈球菌感染的預防政策後,B型鏈球菌的感染已減少75%,B型鏈球菌在台灣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嚴重威脅新生兒的健康,我們強烈建議孕婦作產道的細菌培養,以避免新生兒感染。若發現有此細菌時,我們會在您待產時做藥物治療,以保障您的寶寶無此細菌之威脅。